分类

2025年05月13日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

辅警协警 2025-05-13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5月13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时,除有碍侦查和无法通知的以外,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

答 案:错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281条第1款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因此,即使存在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况,也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故本题错误。

2、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

答 案:错

解 析:在执法活动中要注重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答 案:对

4、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携带匕首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故携带匕首逃跑不属于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况,本题说法错误。

5、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

答 案:对

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37条规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该条款明确规定了被申请人的法律责任,从而能更好地约束被申请人的行为,降低“民告官”带来的负担和风险,本题正确。

6、对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答 案:错

解 析: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执行行政拘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一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7、《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一些违法行为“可以按照国家规定采取强制性教肯措施”,此处的强制措施包括劳动教养和收容教育措施。

答 案:错

8、对公安机关行政处罚不服,必须先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岌议,侍复议决定作岀后方能提起行政诉讼。

答 案:错

单选题

1、下列人员符合公务员条件的是哪个?()。

答 案:D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效力()港澳台地区。

答 案:B

3、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 )加处罚款。

答 案:A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51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据此,按照罚款的3%加处罚款,A项正确。

4、 人民警察不得从事的行为是( )。

答 案:B

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22条规定:“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五)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七)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故应选B项。人民警察为办案需要进行合法搜查和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当然是允许的,排除A项与D项。《人民警察法》第21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应省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故排除C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答 案:A

解 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任何法律都不允许与宪法相抵触。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关于这款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答 案:B

解 析:该款规定中的行为包含行政机关对不动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行政确认,对行政机关作出的相关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此种行政确认不属于依职权的行政确认,需要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条件。A、C、D三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正确。所以该题选B。

7、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按()行为处罚。

答 案:A

8、 某甲(15岁)先后唆使某乙(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某丙(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某丁(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某甲的行为构成( )。

答 案:B

解 析:教唆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成共犯关系。根据刑法理论,被教唆人应具有规范意识和责任能力,但不要求达到责任年龄,因此某乙、某丙和某丁的行为均为有效的犯罪行为,只要某甲达到了责任年龄,就能将某甲定为所教唆之罪。《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15岁的某甲只达到了抢劫罪的责任年龄,只对教唆某丁所犯的抢劫罪承担刑事责任。

多选题

1、对治安案件进行审核、审批时,应当审査()。

答 案:ABCD

2、 当事人自行缴纳罚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答 案:ACD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46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故A项、C项、D项正确。根据缴罚分离制度,缴纳对象不能是行政机关,故E项错误。

3、某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请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 案:AB

4、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第35条规定的自由有()。

答 案:ABC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迁徙自由是指公民可任意选择居住处所或任意旅行各地,而不受非法干涉的自由。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赋予公民迁徙自由权,而是采用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公民的迁徙。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迁徙自由权作为现代文明国家的一项基本权利,将会日益受到重视。

5、执行下列任务时,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的()

答 案:ABD

6、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

答 案:AB

7、 行政许可行为的特点有( )。

答 案:ABCDE

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由行政许可的概念可知,(1)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许可的前提。行政主体正是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才能够对申请人的资格、能力、条件等方面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作出准予许可。A项正确。(2)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由于行政许可涉及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所以行政许可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作出。例如,准予行政许可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包括颁发证书、执照、加盖印章等,即使作出不准予的许可决定,也必须作出书面决定向行政相对人说明拒绝的理由。C项正确。(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与负担性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不同,行政许可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通过行政许可,申请人获得了从事其他人被禁止的特定活动或实施特定行为的权利,故E项正确。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这些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可见,行政许可的定义包含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内涵之中,属于具体行政行为,B项正确。《行政许可法》第3条第2款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据此,行政许可是外部行政行为,D项正确。

8、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应履行下列哪些法定告知义务?()

答 案:ABC

主观题

1、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答 案: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

答 案:两

3、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主要内容?

答 案: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

4、人民警察对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法可以实施()。

答 案:行政处罚

5、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 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答 案:其职责范围内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我要跟贴
    取消